Site Overlay

7月13日,正在新疆调查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河子市

  7月13日,正在新疆调查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河子市

  7月13日,正在新疆调查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河子市。到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了解兵团屯垦戍边前史,是此行的要点之一。从“军垦榜首楼”,到“军垦榜首城”,从“生产队、作业队、战役队”,到“安稳器、大熔炉、示范区”……“军垦名城”可谓兵团开展的生动缩影,蕴含着继往开来的名贵启示。<\/p>\n\n

  挥师屯垦天山下<\/strong><\/p>\n\n

  屯垦兴则西域兴,屯垦废则西域乱。<\/p>\n\n

  中心政府在西域新疆大规模屯垦戍边,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,今后历代沿用。<\/p>\n\n

  1949年,新疆平和解放时,开展处于阻滞状况,人民日子贫穷不胜。1952年,毛泽东主席向10多万驻疆部队官兵发布就地转业指令:“你们现在能够把战役的兵器保存起来,拿起生产制造的兵器。当祖国有事需求呼唤你们的时分,我将指令你们从头拿起战役的兵器,保卫祖国。”<\/p>\n\n\n\n

△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。(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照)<\/div>\n\n

  1954年,新疆军区生产制造兵团建立,敞开新我国屯垦戍边新篇章。<\/p>\n\n

  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,一件打了296块补丁的军大衣令人动容。这件“镇馆之宝”的主人是老军垦兵士王德明。当年为了节省资金,王德明和战友们从不自动要求收取新戎衣,他们把现已磨烂的戎衣缝了又缝、补了又补。一个个补丁,见证了军垦兵士艰苦奋斗、自食其力的前史年月。<\/p>\n\n\n\n

△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中的这件军大衣,是国家一级革新文物。(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照)<\/div>\n\n

  兵团从建立之日起就遵从“不与民争利”的准则,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漠和人烟稀少、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,自食其力,开垦播种,兴办工业。<\/p>\n\n

  这支不拿军饷、不穿戎衣、永不换防的部队,在苍茫沙海中拓荒绿地,在亘古荒漠上发明奇观。兵团人就像大漠胡杨相同,不管环境多么艰苦,都能刚强扎根,荫泽一方。据统计,新疆每3亩犁地中就有1亩是兵团开垦的。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在兵团,兵团棉花单产多年坚持全国纪录。<\/p>\n\n

  2020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心新疆作业座谈会上说:“要宏扬民族精力和时代精力,饯别胡杨精力和兵团精力,鼓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远地方、奉献边远地方。”<\/p>\n\n

  为国戍边代代传<\/strong><\/p>\n\n

  “家住路止境,屋在边境旁;放牧为巡边,种田是放哨。”这是“七一勋章”取得者魏德友守边日子的真实写照。50多年来,他在新疆毗连边境线的无人区巡边放牧,总路程达20多万公里,相当于绕赤道5圈,是边境线上的“活界碑”。<\/p>\n\n

  1964年,24岁的魏德友呼应国家召唤,从部队转业到新疆生产制造兵团屯垦戍边。他与妻子劝返和阻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,他们的家被称为“不换防的夫妻哨卡”。2017年,魏德友的二女儿也成了一名护边员。从此,一家三口驻守在祖国边境,用脚步测量祖国的边境线。<\/p>\n\n

  2014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调查时说,兵团建立60年来,广阔干部职工扎根新疆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,发挥了制造大军、国家栋梁、固若金汤的战略效果。<\/p>\n\n\n\n

△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中的铜像雕塑。(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照)<\/div>\n\n

  新疆陆地边境线绵长,戍守边防是国家赋予兵团的重要职责。兵团从组成开端,便是一支高度安排化的准军事力气。多年来,兵团坚持亦兵亦民、劳武结合、兵民合一,为保护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安稳、冲击暴力恐惧违法奉献着自己的芳华和热血。<\/p>\n\n

  2020年9月,在第三次中心新疆作业座谈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,“加强维稳才能制造,不断增强兵团的安排优势和发动才能,更好发挥特别效果。”<\/p>\n\n

  近年来,新疆生产制造兵团大力推进深化改革,不断开释体系特别优势和开展生机,招引年青人投身新时期兵团作业,会聚成维稳戍边的澎湃力气。<\/p>\n\n

  军垦新城耀边远地方<\/strong><\/p>\n\n

  “我到过许多地方,数这个城市最年青,它是这样美丽,令人一见倾心……”<\/p>\n\n

  上世纪50年代末,诗人艾青来到新疆生产制造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,在这里日子了16年。他亲眼看见短短几年在荒芜戈壁上兴起一座军垦新城,挥笔写下了妇孺皆知的诗歌《年青的城》。<\/p>\n\n

  这座比共和国小一岁的城市,完全由武士选址、规划和制造。榜首代兵团人喝盐碱水、睡“地窝子”,靠人拉肩扛打造出了一座现代化新城。从前的戈壁荒芜之地成为生态宜居之城,先后取得联合国“改进人类寓居环境杰出典范城市”迪拜奖、首届“我国人居环境奖”“国家园林城市”“国家森林城市”等称谓。<\/p>\n\n

  现在,在天山南北,新疆生产制造兵团已有11座建制城市。这些从戈壁荒滩和边防沿线兴起的城市,是兵团人维稳戍边的刚强堡垒。<\/p>\n\n

 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,兵团的存在和开展绝非权宜之举,而是久远大计。新形势下兵团作业只能加强,不能削弱。<\/p>\n\n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兵团加速从“屯垦戍边”向“建城戍边”改变,推进构成以乡镇化为载体、新式工业化为主导、农业现代化为根底的开展新局面。<\/p>\n\n

  斗转星移,山河重塑。在占我国六分之一面积的广阔边境,兵团人铸剑为犁,代代据守,为党和人民筑造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,也为我国奇观写下最生动的注脚。<\/p>\n\n

  监制丨申勇 赵雪花 龚雪辉<\/p>\n\n

  编缉丨侯艳<\/p>\n\n

  播讲丨黎春<\/p>\n\n

  音频制造丨杨琛 周天纵<\/p>\n\n

  责编丨郁振一<\/p>\n\n

  视觉丨陈括 张晶<\/p>